飲食誤區(qū):吃蘋果核不會中毒
近日媒體報道重慶有個1歲大的嬰兒喝了半碗鮮榨汁,很快開始,家長趕緊把孩子送到醫(yī)院。醫(yī)生說可能是蘋果核里的氰化物導(dǎo)致中毒。難道一直以來被認(rèn)為是健康水果的蘋果中居然藏有劇毒氰化物?
很多植物種子含有氰化物
說到氰化物,很多人會聯(lián)想到影視劇里的間諜、特工藏在牙齒里用于自殺的氰化物膠囊,而實際上氰化物就在我們身邊,沒有那么神秘。很多薔薇科植物的種子里都含有氰苷,比如桃、杏、梨。蘋果也是薔薇科的一種,所以蘋果子同樣含有氰苷,當(dāng)然這些水果的果肉里是不含氰苷的。
飲食誤區(qū):吃蘋果核不會中毒
目前全世界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的氰苷大約是50多種,其中最有名的是苷,在苦杏仁中的含量是2%~4%。新聞中說果核含氫氰酸,這是不對的,實際上果核里的氰苷本身是沒有毒性的,但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出劇毒氫氰酸(HCN),造成人和動物的中毒,《甄嬛傳》里安嬪最后吃苦杏仁自殺就是因為氰苷水解出了氫氰酸。
苦杏仁有毒似乎很多人都知道,但是新聞中蘋果子導(dǎo)致的卻幾乎沒聽說過。實際上薔薇科植物里苦杏仁的氰苷含量是比較高的,折算成氫氰酸的話每克可含有幾毫克,而其他薔薇科果實種子中的氰苷就低得多,比如每克蘋果子中的氰苷折算為氫氰酸大約只有幾百微克,是苦杏仁的幾十分之一。加上人們一般不會有意去吃蘋果子,因此中毒的情況極其罕見。
中氰苷含量很低
氫氰酸導(dǎo)致人的中毒劑量大約是每公斤體重兩毫克(1歲嬰兒體重大約10公斤),新聞中嬰兒喝的蘋果汁是用一個蘋果打出來的,但一個蘋果的子只有幾克,換算成氫氰酸最多也只有幾毫克。加上蘋果子主要留在榨汁后的殘渣里,所以蘋果汁中即使有氰苷也很少,而且吃進(jìn)去的氰苷也不一定能全部轉(zhuǎn)化釋放出氫氰酸。
盡管嬰兒的機體比較脆弱敏感,但從媒體報道的癥狀來看,孩子吐出果汁后很快狀態(tài)恢復(fù),筆者認(rèn)為更大的可能性是胃腸道刺激引起的不適,而不是氰苷直接導(dǎo)致嬰兒中毒,更何況嬰兒的嘔吐原因有很多。另外,這則新聞本身也有“擺拍”的嫌疑。除了薔薇科果實,常見的含氰苷的食物還包括鮮竹筍、木薯、銀杏果(白果)和一些豆類(比如利馬豆)等。高粱、玉米、土豆、南瓜等很多農(nóng)作物的幼苗或藤蔓里也都有氰苷,時常會導(dǎo)致誤食的牲畜中毒。所以氰化物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物,只不過由于含量有限,所以人們特別關(guān)注。
榨果汁要先去核
由于氰苷對熱不穩(wěn)定,因此徹底加熱是去除氰苷最有效的方式,國外的一些食品安全機構(gòu)也建議民眾不要生吃含氰苷的食物。另外氰苷在體內(nèi)可以代謝清除掉,不存在蓄積性。會中毒的馬上就中毒,沒中毒的也不用擔(dān)心長期蓄積將來會毒發(fā)身亡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水果的果核就別吃了,需要榨汁的話也應(yīng)該先去核。只要不是刻意去嚼果核里的種子,吃水果導(dǎo)致氰苷中毒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。
之前還有謠言說炒豆角不能蓋鍋蓋,因為里面有氰化物,蓋著蓋子吃了會中毒。這種說法也是不科學(xué)的。首先豆角雖然可能含有極少量的氰苷,但這個量本身不存在風(fēng)險。第二,氰苷水解出的氫氰酸很容易揮發(fā)且加熱容易破壞,所以蓋上蓋子反而有利于“去毒”。第三,豆角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皂甙和植物凝集素,只要燒熟煮透就可以破壞。
最后需要提醒大家,一些家長為了省事給孩子喝果汁,這是錯誤的行為。榨汁后的水果殘渣里還留有很多有益的營養(yǎng)素,比如膳食纖維、維生素等,應(yīng)該根據(jù)水果的不同,采取刮泥、切片、剝果肉等方式給孩子直接食用。
- 上一篇:8對食物同吃 警惕會狂“泄”不止
- 下一篇:飲食誤區(qū):喝粗糧飲料不等于吃粗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