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被家長忽略的嬰幼兒外陰炎
嬰幼兒外陰受到致病菌的感染而出現(xiàn)充血、水腫等改變,稱為嬰幼兒外陰炎(infantile vulvitis),與成人的外陰炎在病因、表現(xiàn)、后果、治療方面均有所不同。女嬰出生12小時后陰道內(nèi)開始有細菌生長,出生后15天有各種雜菌生長,此時陰道內(nèi)pH值逐漸上升而呈中性或堿性,因而抗感染能力下降。幼女的卵巢功能仍不健全,外陰尚未發(fā)育成熟,皮下脂肪少,局部營養(yǎng)狀態(tài)不良,皮膚抵抗能力差;陰蒂、陰道前庭、道口又均暴露于外,易被細菌侵入;如果伴有衛(wèi)生習慣不良或有陰道異物時就很容易發(fā)生外陰炎。護理人員的手,毛巾、衣物及浴盆等的不潔也可傳播病原體。常見的致病原有大腸桿菌、鏈球菌、化膿性葡萄球菌等,也可由滴蟲、真菌引起,衣原體、淋球菌引起的較少見。
常見的臨床表現(xiàn)為外陰灼熱、瘙癢和排尿疼痛,不會訴說的嬰幼兒常煩躁啼哭。檢查可見陰唇、陰道前庭粘膜外充血、水腫或潰破,陰蒂部、尿道口和陰道口較明顯。陰道分泌物增多,可為膿性。若急性期未經(jīng)妥善處理,可發(fā)生小陰唇粘連,粘連的地方薄而透亮,尿道口及陰道口均被遮蓋,尿流變細,從小陰唇粘連部上方或下方小孔流出,有時會被誤認為生殖器官的畸形。如為陰道異物造成的外陰陰道炎,可見陰道分泌物顯增多,且為血性、膿性,有臭味。
[建議]
1.尋找病因,去除病因:改善衛(wèi)生習慣,保持外陰清潔、干燥,減少摩擦。
2.如有陰道異物則先予取出。異物較淺者可在門診充分暴露陰道口取出;異物較深或患兒哭鬧不能配合者應(yīng)在麻醉下置入特制的小兒專用陰道窺器,小心取出異物,之后滴以0.25%氯霉素眼藥水消炎治療。
3.小陰唇粘連者可在局部消毒后,用手指向下、向外輕輕分離,粘連較牢固者可用彎蚊式血管鉗從小孔處伸入,隨即垂直向后,將透亮區(qū)分開。分離后的創(chuàng)面每日涂40%紫草油或消毒凡士林軟膏防止再次粘連,直至上皮完全愈合為止。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×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(xiàn)”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(wǎng)頁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