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(tǒng)中醫(yī)針灸在現(xiàn)代的搖身突變

|復禾健康
分享到

微信“掃一掃”

分享到朋友圈  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(xiàn)”,
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
  針灸療法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其特點是治病不靠吃藥,只是在病人身體的一定部位用針刺入,達到刺瀲神經并引起局部反應,或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局部,以達到治病的目的。但是在現(xiàn)代的發(fā)展中,由于扎針時間短、扎針次數多、療效不持久、病愈后不易鞏固的缺陷。穴位埋線也就在這時應運而生。

  穴位埋線療法是幾千年中醫(yī)針灸經驗和30多年埋線療法經驗的精華融匯而成的一門新型學科,其適應癥非常廣泛,尤其是對中西藥物乆治不愈的許多慢性病疑難病癥,往往獲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療效,所起到的治療作用相當于針灸數十次的功效,其中對某些慢性病疑難病具有速效、長效、特效的優(yōu)勢,經得起實踐檢驗,治療次數少,患者痛苦小。穴位埋線優(yōu)于當前多種醫(yī)療技術的療效。

  穴位埋線是使用羊腸線或其他可吸收線體對穴位進行植入.是在針灸經絡理論的指導下,將醫(yī)用羊腸線埋入相應穴位區(qū)域,經過多種因素持久、柔和地刺激穴位,達到疏通經絡氣血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。

  穴位埋線后,腸線在體內軟化、分解、液化和吸收時,對穴位產生的生理、物理及化學刺激長達20天或更長時間,從而對穴位產生一種緩慢、柔和、持久、良性的“長效針感效應”,長期發(fā)揮疏通經絡作用,達到“深納而久留之,以治頑疾”的效果。穴位埋線,每20~30天治療一次,避免較長時間、每日針灸之麻煩和痛苦,減少就診次數。因而,穴位埋線是一種長效、低創(chuàng)痛的針灸療法,它特別適用于各種慢性、頑固性疾病以及時間緊和害怕針灸痛苦的人。

  穴位埋線療法是針灸的一種延伸和發(fā)展,是用特制的一次性醫(yī)療器具將人體可吸收的載體羊腸線(15天左右可自行吸收)植入相應的穴位,長久刺激穴位,起到“健脾益氣、疏通經絡、調和陰陽氣血”的作用,從而調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經和內分泌功能,達到祛病強身、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。埋線一次相當于針刺十次或數十次,療效持久鞏固,省時方便。

  穴位埋線法是改良式的針灸,也是一種長效針灸,目前主要將這種療法用于治療痤瘡、黃褐斑、肥胖以及人體疲勞綜合癥即亞健康、面部、頸部除皺、失眠、便秘、更年期綜合征等適應工作壓力比較大,生活節(jié)奏比較快的現(xiàn)代人。

相關推薦 最新發(fā)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