勿闖幼兒智力發(fā)育的三大誤區(qū)

|復禾健康
分享到

微信“掃一掃”

分享到朋友圈  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(xiàn)”,
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
  寶寶健康又聰明,是每個父母的心愿,但是在幼兒時期,爸媽正確的引導才能更好的促進寶寶的智力發(fā)育。這些誤區(qū),爸媽可要注意哦! 推薦閱讀:幼兒智力發(fā)育標準

  寶寶瞎玩多了沒意義嗎?

  很多媽媽都把寶寶玩水、玩泥巴、玩沙子、玩石子等看成是“瞎玩”。其實幼兒智力是在玩中發(fā)展起來的,寶寶只有在玩的過程中通過觸摸事物、動手擺弄和操作來認識世界。如寶寶把塑料瓶當“小船”玩,把水袋當成“噴泉”玩,這些都是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的體現(xiàn)。對他來說,周圍的一切環(huán)境都是學習的對象。因此,不要限制寶寶玩的權利,而要讓寶寶在玩中感知事物、宣泄情感。

勿闖幼兒智力發(fā)育的三大誤區(qū)

  智力開發(fā)越早越好,學的東西越多越好?

 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,認為寶寶年紀小,學東西快,就該讓他多學點。

  當然,智力開發(fā)要趁早,但是早期教育關鍵是適時適度,并非越早越好,也并非學得越多越好。什么時候學?學什么?關鍵要看寶寶的發(fā)展水平和興趣。急于求成只能讓屬于寶寶的童年受到壓抑,天性被扼殺。這種不顧寶寶自然成長的追趕式教育,得益是暫時的,受害是永遠的。寶寶的成熟、成長有個過程,這個過程的快慢因人而異,因環(huán)境而異。拔苗助長,欲速則不達。

  知識越多成績越好 寶寶就越聰明嗎?

勿闖幼兒智力發(fā)育的三大誤區(qū)

  很多媽媽認為,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是智力開發(fā),這樣以后寶寶才能考高分,進名校。于是,只關注寶寶“可見的智力開發(fā)”,如識字、計算、語言表達等,而人際關系能力、接觸自然的能力和內省的能力等往往受忽視。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把教育與寶寶的學習相提并論,認為學習的成績就是教育的效果。于是寶寶1歲就開始學識字,3歲開始學外語,3~6歲的寶寶百分之九十參加各種培訓班。

  其實,教育是能力的培養(yǎng),不是成績的取得。教育包括的內容很多,健康的心理、愉快的情緒、合作的精神、思維的方式、動手的能力等等,這些都不是用成績來衡量的。

  智力包括孩子的理解力、想象力、觀察力、注意力和創(chuàng)造力。因此,促進幼兒智力發(fā)育,爸媽應從多方面入手,也以在日常生活中創(chuàng)造性地通過各種方法去引導孩子,盡量不去限制寶寶的自由。

相關推薦 最新發(fā)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