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夏后類風濕患者癥狀雖緩解 仍需堅持治療

|復禾健康
分享到

微信“掃一掃”

分享到朋友圈  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(xiàn)”,
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(wǎng)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
?  夏季往往是類風濕患者最愛的季節(jié),因為,不少類風濕患者關節(jié)疼痛、腫脹等癥狀到了夏季就會減輕甚至完全緩解,于是很多類風濕患者就放松了警惕,飲食起居上也不再謹慎了,甚至自行停藥。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,會為以后的病癥加重埋下禍根。

入夏后類風濕患者癥狀雖緩解 仍需堅持治療

  入夏后類風濕患者癥狀緩解不代表病情減弱

  類風濕是以對稱性多關節(jié)炎為主要臨床表現(xiàn)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受累及的關節(jié)會出現(xiàn)疼痛、腫脹,影響日常的生活工作。屬于中醫(yī)“痹證”范疇,正如《黃帝內經(jīng)素問·痹論》和《中藏經(jīng)·論痹》所言,它是由風、寒、濕、暑、熱等外邪侵襲,流注于人體經(jīng)絡、關節(jié)、肌肉,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所以,在陰冷的環(huán)境中,癥狀會稍顯嚴重,而夏季天氣溫暖,人體經(jīng)絡暢通,氣血運行順暢,癥狀便會減輕。但是,大多數(shù)患者的化驗指標并沒有相應好轉,這就充分說明了癥狀緩解并不能代表病情緩解,更不能松懈治療。

  夏季是治療類風濕的最佳時期切莫錯過

入夏后類風濕患者癥狀雖緩解 仍需堅持治療

  類風濕患者夏季也應堅持治療,繼續(xù)原來有效的治療方案,不隨意改量或改藥,不亂服其他藥物,有條件可以到醫(yī)院進行相關指標的復查。如果出現(xiàn)關節(jié)腫痛、活動受限等癥狀,并伴有乏力、關節(jié)腫痛以晨起明顯、適量活動后有一定程度緩解,說明病情處于活動期,此時不要病急亂投醫(yī),應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的風濕病??七M行全面的檢查和系統(tǒng)的治療。

  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節(jié),是治療關節(jié)病的最佳時期。類風濕患者如果能抓緊時間在夏天進行康復治療,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。所以,冬病夏治的時機切切不可錯過。

  夏季類風濕患者的飲食起居仍需小心謹慎

  在起居調理方面要注意兩個原則,一是顧護陽氣以固根本,二是祛邪外出不留后患。夏季體內陽氣旺盛,極易泄越,日常盡量不要過于辛勞、不要大汗淋漓,戒性情急躁。此外,夏季天氣炎熱,易于出汗,毛孔開啟,如汗出時適逢雨水淋濕,濕邪極易侵入,滯留經(jīng)絡、關節(jié)、肌肉,可誘發(fā)風濕或使疾病纏綿難愈。同時患者應注意少吹空調和電扇,不沖涼水澡,不久坐于便道,不露宿,大汗之后要及時擦干身體和更換衣物。還應注意適度鍛煉,堅持每天打太極拳或八段錦,以不過勞為原則。

入夏后類風濕患者癥狀雖緩解 仍需堅持治療

  飲食方面要注意有些食物可加重類風濕的癥狀,應避免食用。①高脂肪類: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,能產(chǎn)生酮體,而過多的酮體,對關節(jié)有較強的刺激作用,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,如牛奶、肥肉等,炒菜、燒湯也宜少放油。②海產(chǎn)類:如海帶、海參、海魚、海蝦等,因其中含有尿酸,被人體吸收后,能在關節(jié)中形成尿酸鹽結晶,使關節(jié)癥狀加重。③過酸、過咸類:如花生、白酒、白糖以及雞、鴨、魚、肉、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,超過體內正常的酸堿度值,則會使體內酸堿度值一過性偏離,使乳酸分泌增多,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、鎂等離子,從而加重癥狀。同樣,若吃過咸的食物,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,而加重患者的癥狀。

相關推薦 最新發(fā)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