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皮龜頭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通常包括包皮炎和龜頭炎。這種炎癥可以是感染性的或非感染性的,臨床上以感染性的包皮龜頭炎較為常見。感染性的包皮龜頭炎通常由不潔性交引起,可能感染了白色念珠菌、滴蟲、衣原體、支原體、淋病雙球菌或其他細菌。非感染因素包括包皮過長和龜頭包皮垢堆積。臨床常見的包皮龜頭炎有急性淺表性包皮龜頭炎、環(huán)狀潰爛性包皮龜頭炎、白色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和滴蟲性包皮龜頭炎。西醫(yī)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消炎殺菌,通常是內(nèi)外并治。對于急性淺表性包皮龜頭炎和環(huán)狀潰爛性包皮龜頭炎,治療首選紅霉素和四環(huán)素,每服0.5g,每日4次。對于滴蟲性包皮龜頭炎,治療首選滅滴靈,每服0.2g,每日3次,連用10天。中醫(yī)將包皮龜頭炎分為毒火郁結(jié)型、濕熱生蟲型和肝腎陰虧型三種,并相應地給出治療方案。包皮龜頭炎的外治法包括滴蟲性龜頭炎的0.5%~1%乳酸溶液或0.5%醋酸溶液或1∶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,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的小蘇打溶液清洗或外用咪唑類軟膏,蒲公英洗劑和青黛散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