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菌性陰道病就是外陰的皮膚或粘膜所發(fā)生的炎癥病變,如紅、腫、痛、癢、糜爛等。外陰會因各種細菌感染而產(chǎn)生多種疾病,如外陰白斑、外陰瘙癢所以,注重外陰的衛(wèi)生是十分必要的。下面介紹一些治療細菌性陰道病食療。
1、秦皮烏梅湯
原料:秦皮12克、烏梅30克
制作:將上2味加適量水煎煮,去渣取汁,臨服用時加白糖適量。
食用:每日2次,早、晚空腹服,每日1劑,連服5日。
2、百部烏梅湯
原料:百部15克、烏梅30克,白糖適量
制作:將百部和烏梅加適量清水煎煮,煎好后去渣取汁,加入白糖適量煮沸。
食用:趁熱服,分2-3次服完,每日1劑,連用3-5日。
按語:清熱利濕殺蟲,主治濕熱型滴蟲性陰道炎,癥見帶下黃稠、有異味,陰癢明顯。
3、雙蛸湯
制作:將桑螵蛸8克,海螵蛸、關沙苑、鹿角霜、金櫻子各15克,白術10克,水煎,一次服。
按語:溫腎健脾,固精止帶,主治細菌性陰道炎,證屆腎虛,癥見帶下增多,清稀透明,伴腰酸膝軟,頭暈耳鳴,大便溏薄等。
4、白果烏雞湯
制作:將烏雞1只(約500克)活宰,去毛、內(nèi)臟,洗凈;蓮子肉30克、糯米15克、胡椒少許洗凈。把白果10枚、蓮子肉、糯米、胡椒裝入雞腹腔內(nèi),封口后,放至燉盅內(nèi)并加蓋,隔水用文火燉2-3小時,至雞熟爛,調(diào)味供用(可分23次食,飲湯,食肉、白果等)。
按語:補益脾腎,固澀止帶,主治細菌性陰道炎,證屬脾腎兩虛,癥見形體消瘦,面色萎黃,氣短體倦,腰膝酸軟,帶下量多,色白無味,質如膠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