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
肛門息肉的多種診斷方法

發(fā)布時間: 2018-01-09 13:54:23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”,
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(xù)觀看

手機查看

肛門息肉多為良性腫瘤,因息肉多少、位置高低、性質不同,在診斷上需注重的方面是不同的,若患者對該病的認識程度不夠,很容易致使治療的延誤,從而引發(fā)惡性病變,因此發(fā)現息肉后應進一步做檢查,對確定息肉的性質、選定適當的治療方法幫助很大,來看看肛門息肉的多種診斷方法。

肛門息肉是指發(fā)生在肛管或直腸粘膜上的新生物,多因糞便慢性刺激而引起,為常見的良性腫瘤。息肉與大腸惡變的發(fā)病極為密切,是大腸惡變最重要的惡變前病變。家族性多發(fā)性息肉如不適時治療,最終將百分之百發(fā)生惡變。

位置靠近肛門又帶蒂的息肉,在排便時脫出,醫(yī)生通過肉眼觀察就可診斷,但有時是多個息肉同時存在,還是應進一步詳細檢查。不能確定病情時,應通過直腸鏡觀察腫塊外形。因為肛門息肉經常是多發(fā)性的,所以發(fā)現息肉后應進一步做結腸鏡檢查,同時鏡下取活組織作病理檢查,以確定息肉的性質,以便選定治療方法。

1、息肉合并潰瘍感染時,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。

2、肛門息肉的癥狀便血:為鮮血、被蓋于糞便表面而不與其混合。直腸下端的帶蒂息肉排便時可脫出肛門外。

3、若發(fā)現多個息肉時,作乙狀結腸鏡或纖維鏡檢,排除多發(fā)息肉及結腸息肉病。肛門息肉是一種直腸核膜增生的贅生物,是臨床上常見的出血性疾患。因息肉多少、位置高低、性質不同,可分為腺瘤性息肉、乳頭狀息肉、炎性息肉(炎性息肉【譯】:粘膜組織的慢性炎癥,粘膜組織過度增生及肉芽組織增生向粘膜表面突出形成帶蒂的腫物。)及息肉病等四種。

4、直腸指檢:直腸中、下段的息肉,指檢可觸及柔軟、光滑、活動的結節(jié)。

5、肛門息肉的癥狀直腸鏡檢:腺瘤性息肉呈圓形,表面粘膜淡紅且有光澤。絨毛乳頭狀腺瘤為分葉狀,形似菜花,軟如海綿的大息肉。炎性息肉蒂長色紅。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狀隆起結節(jié)。

對于肛門息肉患者而言,在平時飲食中應該忌食較為油膩、辛熱、粗糙、多渣的食品,忌煙酒、咖啡。多食具有清腸熱,滋潤營養(yǎng)粘膜、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,如生梨汁、藕汁、荸薺汁、蘆根汁、芹菜汁、胡蘿卜、白蘿卜(熟食)、苦瓜、茄子、黃瓜、菠菜、金針菜、卷心菜、蛋黃、蘋果、無花果、香蕉、黑芝麻、胡桃肉、白木耳等。

推薦專家 資深醫(yī)生在線免費分析病情
相關推薦
患者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躁郁癥,就要進行全面的檢查以便診斷,患者在進行檢查時,一定要選擇一家正規(guī)專業(yè)的醫(yī)院,以免出現誤診誤治的情況,那么,下... [查看更多]

精彩問答

  • 怎么辨別肛門息肉和痔瘡

    肛門息肉和痔瘡是兩種常見的肛門疾病,雖然癥狀相似,但病因和治療方法不同。辨別兩者的關鍵在于觀察癥狀、病因和醫(yī)學檢查。肛門息肉多為良性增生,痔瘡則與靜脈曲張有關。通過肛門指檢、腸鏡等檢查可以明確診斷。 1、癥狀差異 肛門息肉通常表現為肛門內或外的腫塊,可能伴有出血,但疼痛感較輕。痔瘡則分為內痔和外痔,內痔主要表現為無痛性出血,外痔則可能伴有疼痛、瘙癢和腫脹。如果出現持續(xù)性出血或腫塊快速增大,需及時就醫(yī)。 2、病因分析 肛門息肉的形成可能與遺傳、慢性炎癥或飲食結構有關,長期高脂肪、低纖維飲食可能增加風險。痔瘡則多與久坐、便秘、妊娠等導致肛門靜脈壓力增高的因素有關。了解病因有助于預防和針對性治療。 3、治療方法 肛門息肉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,常見方法包括內鏡下息肉切除術、激光切除術和傳統(tǒng)外科手術。術后需注意飲食調理,增加膳食纖維攝入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痔瘡的治療則根據嚴重程度選擇,輕度痔瘡可通過飲食調整(如多吃蔬菜水果)、溫水坐浴和局部用藥(如痔瘡膏)緩解;中重度痔瘡可能需要硬化劑注射、橡皮圈結扎或手術切除。 4、預防措施 預防肛門息肉和痔瘡的關鍵在于改善生活習慣。保持規(guī)律排便,避免久坐久站,增加運動量(如每天步行30分鐘),多攝入富含纖維的食物(如燕麥、全麥面包)。定期體檢,尤其是40歲以上人群,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肛門指檢或腸鏡檢查。 肛門息肉和痔瘡雖然癥狀相似,但病因和治療方法不同。通過觀察癥狀、了解病因并結合醫(yī)學檢查,可以準確辨別兩者。早期發(fā)現和干預是預防疾病惡化的關鍵,建議出現相關癥狀時及時就醫(yī),遵醫(yī)囑進行治療和調理。

×

特約醫(yī)生在線咨詢